|
交通運輸部批復同意河南省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时间:2020-07-02 【转载】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河南省試點任務要點 一 “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2.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健全政府補貼長效機制,科學配置客運車輛,積極推進農村客運車型中小型化,統一農村客運車輛標識。合理優化運營組織,推進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投入,推動實現“一縣一網一公司”。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農村客運運營信息化監管,加快“互聯網+”與農村客運融合發展。 3.實施“提級改造促融合工程”。推進農村骨干路網建設,加快串聯鄉鎮及主要經濟節點的縣鄉公路改造力度。推動農村公路聯網成片,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覆蓋城鄉、串聯村鎮的農村交通經濟環線。推進“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連通主要經濟節點的鄉村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推動交旅融合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4.實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權責清晰、齊抓共管的管養體制機制和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推動《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修訂,建立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實現縣有中心站、鄉有養護站、村有養護室。加大養護力度,積極開展預防性養護,鼓勵村道日常養護保潔等工作通過分段承包、定額包干等辦法吸納沿線群眾參與,解決部分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強化路政管理和執法能力建設,積極開展道路聯合執法,加大超限運輸治理力度。 5.實施“示范創建樹典型工程”。積極推進省轄市“四好農村路”全域創建工作,推動市縣開展示范鄉鎮、示范路創建。整治路域環境,加強環境綠化、美化工作,推進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推進綠色廊道建設,打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縣一特色”的“美麗農村路”,建成一批體現中原特色的交通驛站、觀景點等出行服務設施。 6.實施“安全暢通惠民生工程”。抓好質量安全保障工作,實行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六方質量責任終身制。完善安全防護設施,加大高風險路段改造力度,完善交通標志、標線和指路標識。保障運輸安全,加強班線安全通行條件聯合審核,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監管工作機制。積極開展第三方安全評估,加強工程質量檢測和監督評估。 7.實施“物流服務創品牌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利用既有縣級客貨運站、電子商務產業園、農資批發市場、閑置廠區廠房等存量用地,打造縣級物流中心。利用既有農村鄉鎮客運站、鄉鎮郵政點、農資站等資源,完善鄉鎮節點布局。依托農家店、綜合服務社、村郵站等,建設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積極培育農村物流龍頭骨干企業,延伸農村經營服務網絡,建立縣域農村物流服務“一張網”,打造產運銷一體化農村物流服務體系。開行農村貨運班車,推動客運班車代運小件快件常態化、規;,實現快遞下鄉進村。 二 內陸型多式聯運建設 2.優化節點布局,提升物流樞紐功能。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及其他有條件的省轄市建設中歐班列(鄭州)貨物集散中心,推進鄭州國際陸港第二節點建設。加快建設鄭州國際陸港公司國際集裝箱交易中心,開拓國際貨物中轉集拼業務。推動港口企業設立陸港和集裝箱提箱、還箱點,推動內陸無水港納入啟運港退稅試點范圍。加快建設河南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和六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大型物流園區,扎實推進機場三期工程建設,加快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支持機場建設空鐵聯運單元,配套南貨運區空鐵聯運貨站建設。加快圃田(占楊)一級鐵路物流基地和薛店、南陽、洛陽、商丘等二級鐵路物流基地建設,在鄭州南站附近規劃建設高鐵快運物流中心。推進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多式聯運中心擴區、鐵路口岸大監管區建設,實現多式聯運中心與集裝箱中心站一體化監管。 3.推動平臺建設,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對接國家多式聯運信息平臺,建立省內多式聯運信息平臺。推動企業平臺互聯互通,完善鄭州機場、鄭州國際陸港、河南保稅集團等企業信息平臺功能,開放樞紐場站、運力調配、班線計劃等數據資源,規劃建設“互聯網+”車貨交易平臺、網絡貨運平臺等,推動物流供需和運輸資源精準對接、有效集成。 4.健全標準體系,加強聯運設備研發。建立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制定一批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研發推廣專業化聯運裝備,完善相關標準和操作規范。 5.推進提單物權化,打造“一單到底”模式。建立國際陸路聯運提單物權化體系,制定省內國際陸路多式聯運規則,支持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等多式聯運經營人發起成立國際陸路聯運與貿易發展聯盟,積極推廣聯運提單交單結算業務。 6.豐富聯運產品,推廣先進組織模式。推廣冷藏集裝箱、罐式集裝箱等專業化多式聯運裝備,發展集裝箱、半掛車以及托盤等聯運設備租貨市場。全面打通中歐班列(鄭州)運郵出入境通道,推動鄭州國際陸港與菜鳥、DHL、順豐等深度合作,開展“門到門”跨境電商新業務。創新“卡車航班”運營模式,優化快件空鐵聯運流程,探索“航空+高鐵”聯運形式,開展城市間“點對點”試點。深化國際運輸交流合作,推動多式聯運經營企業加快布局“海外倉”和轉口基地。推動物流運輸企業開辟國際公路運輸通道,推進中歐班列(鄭州)運貿一體化發展,創新“班列購”新零售模式。積極落實中國、盧森堡兩國航權協議,推進航權開放協作。 7.培育聯運主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培育壯大多式聯運運營服務平臺公司、專業化鐵海聯運平臺公司、基地航空貨運公司,探索全省民航機場資源整合。支持鐵路運輸企業、郵政快遞企業、網絡貨運平臺企業等延伸服務鏈條,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增強口岸服務保障能力,推廣“提前申報”方式,完善鄭州航空口岸7×24小時通關保障。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建立專項統計調查制度、運行監測機制以及多式聯運統計監測制度、監測指標體系。 8.創新體制機制,構建高效協同模式。建立綜合交通運輸管理機制,以推動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完善公路、鐵路、水運、民航、郵政等管理部門和龍頭企業聯合辦公機制,建立市級多式聯運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貫通的工作組織體系。 通過3-5年的試點創建,基本建成網絡覆蓋廣、銜接效率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多式聯運國際性物流中心,在國際通道建設、信息互聯共享、標準規則創制、國際陸路聯運提單融資、多式聯運經營人培育、創新機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內陸多式聯運發展經驗。綜合運輸通道以及鄭州國際陸港、鄭州航空港等國家物流樞紐基本完善,建成20個以上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基本形成連接國內沿海港口的陸港(港口)節點體系,建成順暢銜接的綠色水運服務體系。開通35條以上多式聯運示范線路,國際直達貨運班列線路達到8條以上,中歐班列(鄭州)年度開行1500班以上。形成較為完善的省級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在多式聯運基礎設施、運載單元、專用載運工具、轉運設備、信息交換接口、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形成50項以上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聯運設備先進智能并得到廣泛應用,體制機制保障有力并形成創新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